——宜都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紀實
宜都長江大橋雄姿
正在建設中的中部陸海新通道橋頭堡系列項目
新建成通車的江城大道
“璀璨明珠”——三峽濕地楊守敬書院旅游公路
“長江岸線綠化”——孫家河渡口沿線復綠
“四好農村路”——“綠野仙蹤”古樟線
“四好農村路”——車石線
前言
“真是太方便了!才幾年沒回來,想不到我們宜都的交通格局發生了這么巨大的變化?!苯衲辍笆弧眹鴳c假期,在外地工作的宜都人李先生,一路從高速公路自駕經宜都長江大橋回到宜都老家時,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宜都市交通運輸局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真抓實干,交通建設突飛猛進,道路東西貫通,南北暢達,形成了縱橫交錯、星羅棋布、井井有條的交通網絡新格局,奮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打開宜都交通地圖,長江大橋飛架南北,國道、省道、縣鄉公路縱橫交錯,高速路、一級路、二級路融會貫通。如今,這些橋梁和道路宛如一條條華美的絲帶,四通八達地連接著城市、鄉鎮、村落、山川、田野……多樣化、開放式、全覆蓋的綜合交通“大格局”,把日新月異的宜都帶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黨建引領塑品牌
宜都市交通運輸局圍繞建設交通強市目標,以黨建引領業務工作,將黨建貫穿于交通運輸事業的各項工作中,充分體現黨組織的凝聚力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有力助推了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為宜都經濟發展鑄牢了“大底盤”。
打造黨建品牌,凝心聚力強隊伍。今年以來,宜都市交通運輸局黨組積極開展“兩學兩做”研學活動(學業務、學實務,做專業型工匠型好干部、好職工),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政治站位、依法行政能力和干事創業本領;積極開展黨建品牌創建活動,全力推進“1011”黨建模式創新工作,打造了10個特色黨支部、創新了一批工作方法、樹立了一批典型模范,創建了“路橋鐵軍”“橙色五心”“驛路加油站”“農路惠民·四好加力”等10個黨建品牌,全面提升了交通運輸系統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圍繞“提素質、強本領,推得出、能出彩”的目標,組織實施以“七個一”為主要內容的年輕干部培養工程。在抓好在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同時,做好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2021年退休黨支部獲得省離退休干部“示范黨支部”榮譽稱號。
發揮黨建效應,凝心聚力辦實事。宜都市交通運輸局積極構建“黨建+”模式,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該局了解到包聯小區一橋宿舍房屋漏水,嚴重影響居民生產生活,第一時間組織專班人員現場踏勘,累計投資6萬余元,對墻面破損、屋頂漏水、欄桿破舊等問題進行全面修繕。為此,一橋宿舍居民代表專門為該局送來了“解民憂務實重行,暖民心情真意切”的錦旗。
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凝心聚力促清廉。宜都市交通運輸局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力度,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求融入到業務工作中,制定了《宜都市交通運輸局清廉機關建設實施方案》。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宣教月活動,完成《職守》《一支香煙》《第一??圩印肺⒁曨l拍攝工作,《職守》獲得了宜昌市“清蓮杯”廉潔微視頻大賽一等獎。在系統內聘請8名廉政宣講員開展黨風廉政宣講。建設廉政文化室,收集各類書畫、手繪、攝影、詩歌等文化作品50余幅,收集職工手寫的廉政家書45封。建立清廉書吧,目前已上架黨風廉政類書籍550余冊。
交通建設鑄輝煌
交通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近年來,宜都市始終堅持交通先行理念,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突破性地壯筋骨、補短板、優暢通,加快打造交通強國縣域示范市,為宜昌建設全國性交通樞紐城市當好先行、做好支撐。
堅持科學謀劃,交通骨架不斷壯大。宜都市認真貫徹“北接”“南聯”“中優”策略,主動融入宜昌主城區東部未來城、宜荊荊都市圈建設,拉通大骨架,暢通內循環,打造強樞紐。宜都市交通運輸局聚焦“一主引領一帶支撐一區協同一體發展”發展策略,加快建設“六縱七橫八環九橋”和“三軸十環”的立體綜合交通運輸網,充分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焦柳鐵路在宜都交匯的區位優勢,推動以港興城、產城融合,與湖北港口集團攜手合作,投資76.5億元實施10大水鐵聯運項目,推動枝城港從“位置好”走向“功能強”,助力宜都打造中部陸海新通道“橋頭堡”。宜都長江大橋的建成通車,成為溝通鄂西、湘西地區的省際快速通道和重要樞紐,形成一條溝通長江南北兩岸的快速通道。到目前為止,全市公路總里程3757公里,航道通航總里程87公里,鐵路總里程67公里,公路路網密度2.76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了完備的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外聯內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趨完善。
強化融資力度,交通投資持續增長?!按蠼煌ā北仨殹按笸度搿?,才能“大提速”,實現“壯筋骨”,自2016年以來,宜都交通建設投資累計達110億元。為拓融資強保障,該市變“等資金”為“跑資金”,拓展市場抓融資。該市交通運輸局多方爭取上級資金補助、落實本級財政資金、推進融資融貸,積極破解籌資難題。積極與農發行對接,新增授信35億元,整體授信規模已突破100億元,并爭取政策性貸款22億元;配合市級投資平臺公司,將江城大道宜都段、枝城鎮繞鎮公路、枝城長江大橋至大堰堤段等項目納入宜都市“兩江一河”PPP項目和長江干線PPP項目,解決項目建設資金約10億元;增加農村公路建設政府債券4000萬元,并在省級補助資金基礎上配套本級財政補助資金3940萬元;依托宜都市國通公司、高新投公司等國有平臺,綜合運用PPP、EOD、BOT+EPC、股權融資等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累計獲取社會融資33.3億元。
實行掛牌督辦,重點項目快速突破。交通建設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排頭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宜都市交通運輸局對重點項目實行掛牌督辦,全力推動交通項目建設進度,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季考核制度,著力打通項目建設中的“難點”“堵點”。中部陸海新通道橋頭堡系列項目已開工建設,呼北高速、宜來高速建設勢頭正盛,清江三橋施工正酣,紅花套過江通道、枝城長江大橋新建已啟動項目前期工作。而江城大道通車比預計時間提前一年完成通車目標,使宜都至宜昌城區半小時經濟圈成為現實。
助力鄉村振興,建好“四好農村路”。鄉村振興,交通先行。宜都市交通運輸局堅持把“四好農村路”建設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農旅一體化、產業發展相結合,建設資源路、打通旅游路、延伸產業路,建成農村經濟邁向新臺階的致富路、鄉村振興的基礎路。以“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為抓手,建設“美麗農村路”100公里,創建“美麗宜道”80公里,提檔升級140公里,全市農村公路基本形成“1小時通達圈”。同時,按照“四化同步、巡養結合”工作思路,全域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國試點工作?!八暮棉r村路”的建設,助推宜都市“醬、草、柑、茶”四大代表性農產品暢銷歐美,走向世界,同時也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2019年、2020年,枝城鎮、潘家灣土家族鄉先后獲評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2020年宜都獲評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市。
多措并舉,當好長江大保護生力軍。宜都市在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中打頭陣、當先鋒、做標桿。該市堅持“補短板、強生態”,經過整治,全市100個港口碼頭減少至26個,碼頭數量減少近80%,岸線占用長度由19727米減少至8772米,規范提升碼頭場內綠化率達15%以上,集約利用率達56%。清江和漁洋河流域的生產經營性碼頭已全部退出;同步完成取締砂石碼頭復綠工作,宜都市所有港口岸線復綠面積達30萬平方米;長江祥印碼頭等港口岸線復綠打造全新升級版,由“花園式碼頭”向“公園式碼頭”轉變。抓牢抓實水污染防治工作,打造水清河暢的生態空間。今年以來,對全市20個港口碼頭入河排污口進行了交叉巡回排查,現已全部完成整改。全市24家港口企業共安裝岸電設施41套,并投入使用。石柱垃圾轉運碼頭累計接收轉運生活垃圾105噸,生活污水6864立方米,含油污水28.5立方米。
強化管理增質效
宜都市交通運輸局不斷加強行業管理,把改善和提升營商環境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改進工作作風的具體著力點。
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宜都市交通運輸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擴權賦能強縣改革目標,細化工作措施,狠抓督辦檢查,做了大量工作。持續規范貨物港務費等收費項目,減并港口收費項目,做到了轄區無行政事業性收費行為,轄區港口企業已全部公示公開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做好擴權賦能強縣改革,承接事項共計35項,目前,該局已全部完成下放事項在湖北政務網上的認領工作。
積極探索容缺辦理和包容審慎執法。宜都市交通運輸局出臺了不準受理事項久拖不決、不讓群眾跑第二次、不輕易啟用懲處程序等“五不”措施。積極主動對接上級部門,深化“減證便民”工作,每年為企業和群眾減證辦理的事項近1萬件,讓政務服務有溫度、暖人心。交通營商環境優化,極大地促進了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目前宜都市已成功培育出4A級物流運輸企業1家,3A級物流運輸企業10家。
優化行業管理,筑牢交通惠民“硬屏障”。宜都市交通運輸局實施綜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和平安交通五大工程,用高水平交通筑牢人民幸福生活硬屏障。按照國家一級道路客運站標準新建的宜都市客運中心成為該市一座新地標;改造提升了鄉鎮場站8座、標準化候車亭170個,提前12年拆除三江收費站;加快創建全省全域公交(縣)市,城區公交實現新能源、清潔能源全覆蓋;實施民生工程,推出“定制公交”,完成了化工園區定制公交運營,陸城公交公司調派5輛21座核載55人新能源公交車,滿足化工園區枝城區域員工上下班需求。
強化安全保障,鐵腕治超治限。創新“治超五式”工作模式,聯合公安交警部門,開展普通公路區域聯動治超專項整治行動,嚴格執行國家認定的統一標準。今年以來,通過“拉網式”檢測和“雷霆式”出擊,緊盯超限超載運輸各個環節,共投入執法人員3000余人次,執法車輛700余臺次,檢測車輛7000余輛,查處超限超載運輸、非法改裝及其他違法違規貨運車輛共計480臺,卸貨、轉運9423噸。
如今,踏上新的征程,站在新的起點,宜都市交通運輸事業將擁有更大的機遇、承載更大的期待。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該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江雪峰表示,將在宜都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為強健“宜昌川鄂咽喉”交通筋骨接續奮斗,以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設施為推動宜都高質量發展、勇當縣域標桿、打造千億百強作出更大貢獻,在新征程新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
三峽日報通訊員 陳曉紅 周宜
本版圖片由宜都市交通運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