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宜礦區官渡坪棚戶區原貌(2012年12月4日拍攝)
▲新建成的松宜礦區官渡坪小區還建房(2015年12月16日拍攝)
宜都融媒訊(通訊員 曹禮達 李艷)湖北省宜都市松宜礦區位于宜昌宜都市與荊州松滋市交界處,面積108平方公里,這里曾是湖北省第二大煤炭生產企業松宜煤炭礦務局所在地,從1960年建礦到2016年關閉的幾十年里,該局為國家提供原煤7700多萬噸,扭轉了我國北煤南運的局面,為湖北經濟建設作出過突出貢獻。
▲居住在松宜礦區鴿子潭棚戶區礦工們的生活環境(2012年12月4日拍攝)
▲松宜礦區鴿子潭棚戶區的各種管線縱橫交錯(2012年12月4日拍攝)
▲新建成的松宜礦區鴿子潭小區一角(2015年12月18日拍攝)
▲松宜礦區工傷殘疾礦工李昌晏在官渡坪棚戶區里生活(2013年9月13日拍攝)
▲搬進松宜礦區官渡坪還建小區新居的工傷殘疾礦工李昌晏在老伴的陪伴下在小區里遛彎(2014年4月20日拍攝)
▲在松宜礦區官渡坪棚戶區居住了幾十年的礦工和家屬們即將遷入新居,他們聚在一起做最后一頓飯(2014年4月20日拍攝)
▲松宜礦區礦工家屬黃萬玉在剛剛搬進的新居做晚飯(2014年4月29日拍攝)
▲松宜礦區的絕大多數礦工都是三代人蝸居在狹窄的空間里(2012年12月4日,拍攝于鴿子潭棚戶區)
該局鼎盛時期,礦井多達152對,有2萬多礦工和家屬散居在礦井附近搭建的棚戶區里,居住環境極其艱苦。2003年,松宜礦務局改制下放到宜都市,該市專門成立松宜礦區管委會,負責對其進行管理。
為改變棚戶區居民的居住環境,松宜礦區管委會多措并舉,竭盡全力,但都只是修修補補,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松宜礦區的老礦工們陸續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2013年3月25日,拍攝于鴿子潭小區)
▲松宜礦區第三代子女周正毅(右)和劉嶼周(左)在官渡坪棚戶區里玩耍(2013年9月13日拍攝)
▲礦工子女周正毅(右)和劉嶼周(左)在官渡坪安置小區里玩耍(2014年4月20日拍攝)
▲2016年1月20日,松宜礦區棚戶區的礦工們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參與經適房抽簽分配。
▲2016年1月20日,松宜礦區的老礦工李祖榮和他的老伴領到了經濟適用房新房的鑰匙開心不已。
▲2016年1月19日,松宜礦區的礦工家屬豐登香(中)搬進了位于松木坪鎮新建成的太平小區的新家,她和鄰居們在自家的陽臺上觀看外面風景。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后,松宜礦區管委會加大了對棚戶區的改造力度,相繼向國家、省市爭取棚戶區改造資金2.52億元,先后在宜都市松木坪鎮、枝城鎮及松滋市劉家場鎮改建住房538套,新建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共計2627套,徹底解決了松宜礦區3千多戶6千余人的住房難題。如今,在這些小區里,幢幢高樓整齊劃一,水、電、氣全部入戶,小區綠化、停車、照明、排水等功能齊全配套。
▲航拍新建成的松宜礦區枝城鎮赤溪河小區外景(2019年7月24日拍攝)
▲2022年9月22日,入住新居的松宜礦區的老礦工和家屬們在環境優美的小區里打太極拳。
▲2022年9月22日,居住在松宜礦區新建成的枝城赤溪河小區的礦工家屬們,跳起歡快的扇子舞,喜迎黨的二十大,滿滿的幸福感洋溢。
▲2022年9月25日,礦工及其家屬搬進了位于宜都市主城區的共建改善性住房。該小區以“松宜新家園”命名,至此,山區群眾實現了進城夢。
今年8月,總投資7684萬元的352套改善性住房在宜都市姚家店鎮蓮花堰村落成,這個位于宜都市主城區的新小區以“松宜新家園”命名,最后一批居住在棚戶區的礦工及其家屬也陸續搬進新居。至此,松宜礦區棚戶區搬遷改造工程,經過十年的艱苦努力全部完成,使幾十年來居住在棚戶區的礦工和家屬全部搬入新居,實現了安居夢。
(責編:劉娟 審核:黨艷秋)
版權與免責聲明:①凡本平臺注明"宜都融媒訊"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宜都融媒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②凡本平臺來源注明"XXX(非宜都融媒)"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如若投稿,或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平臺聯系的,請發送至郵箱:yiduweb@126.com